欢迎来到BWIN·必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88888888

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博鱼体育宿迁市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发布日期:2023-04-15 17:34浏览次数:531

  博鱼体育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文件精神,合理保护、开发地质环境资源,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规划》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家综合防治减灾规划》(2011-2015)、《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 20号);

  (二)《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江苏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5-2015)》、《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三)《宿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以2012年为规划基期,规划期2013-2020年,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宿迁市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

  市区崩塌、滑坡灾害主要由露天采矿及人工开凿山体引起,虽然数量少、规模小,但具备突发性强、危害较大的特点。据调查,宿迁市区共有崩塌及崩塌隐患4处(见附图1),分别位于晓店镇新站村和嶂山林场八仙洞。

  因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目前已在宿迁主城区及洋河镇区形成了水位降落漏斗,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分别位于主城区的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果园一线及洋河镇区,中心水位埋深大于40m,最大达48.91m;由于地下水的强烈开采,局部已发生轻微地面沉降。

  软土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主要分布在皂河以北、犁园~韩王~三创产业园、马楼~顺河、宿迁港~东城水岸一带,蔡集、洋北镇区零星分布,软土厚度一般小于5m,局部大于10m。软土具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等特点,在外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由于变形量较大,对建设工程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市区内全新统砂土在黄泛平原广泛分布,以粉土、粉砂、粉土夹粉砂等为主,埋深一般小于3m,厚度一般小于10m,古黄河沿线厚度相对较大,局部15m以上,沿古黄河向两侧厚度逐步变小。市区砂土多液化,古黄河附近液化指数多大于6,达中等液化,在康堡~古城及宿迁港~项里一带液化指数18以上,达严重液化。由于全新统砂土沉积时代新,速度快,压密程度低,埋藏浅,在地震和动荷载强烈作用下,易产生液化,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易引发涌水、流砂及基坑壁坍塌等工程地质问题,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

  未来威胁宿迁市区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灾害。规划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取决于影响地质灾害变化的地质环境条件、气候、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变化等。

  在规划期内,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变化将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将有增多、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丘陵及岗地区地质环境脆弱,且分布大量的废弃露采宕口,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人为引发的崩塌、滑坡灾害有增多趋势。

  3、规划期内,主城区及洋河镇区的地下水开采仍将维持较高强度,地面沉降将进一步发展。

  4、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也在加强,所引发的特殊类岩土灾害也将有所增多。

  近年来,在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市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建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成立了市、区、镇(乡、街道)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及市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建立了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期值班制度,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速报制度。推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管理程序,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有序展开的新阶段。

  2003年,完成了宿迁城市规划区地质灾害勘察,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与分布规律;而后开展了湖滨新城地质灾害的专项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市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另外,每年汛前开展地质灾害的排查,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点及时地组织应急调查,采取避险和应急排险等防范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结合用地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对晓店镇的废弃露采矿山宕口进行了治理,采用填埋、绿化等手段对湖滨管委会附近、师范学校等多个废弃宕口开展了整治工作,不仅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而且支持了经济建设,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建立了适合实际的区、镇(乡、街道)、村三级群测群防网,逐点落实了监测、预防责任人和预防措施,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避险卡,并树立了警示标志。

  2007年,开展了宿迁城市规划区地质环境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设了地下水监测井;结合民井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生产用井,目前已有21眼地下水监测井在同步开展监测工作,其中浅层地下水监测井9眼,深层地下水监测井12眼,积累了地下水动态系列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保证。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对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及危险区群众,开展识灾、防灾、避灾等技能培训。通过广泛宣传,增强了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但是,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的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但仍有一些隐患点的治理工作因缺乏资金不能及时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进程。

  目前主城区、洋河镇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主采层以第三系含水层为主,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超过40m,局部已发生地面沉降,但尚未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难以全面掌握地面沉降的动态变化;与省内其它地区地下水主采层的不同也导致了地面沉降特征的差异,亟需开展专项地面沉降研究工作,为地面沉降防治提供更可靠依据。

  虽然初步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网,但监测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地下水开采强度较大的洋河及部分重要乡镇尚无地下水监测井,难以全面掌握地下水的动态特征,需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愈来愈强烈,人为活动引发的灾害也频频发生,为从源头上防治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需要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配套工程的监管力度。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引,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整体部署、逐步推进的方针,从宿迁市实际出发,以控制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全面构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切实改善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环境资源、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突出民生问题,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口密集区、重大工程以及城镇重点规划区作为防治重点。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兼顾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的防治需求,紧密结合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特点和地区经济水平,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抓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为重点,带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前迈进。

  围绕江苏省和宿迁市社会及城市发展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学安排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监测预警和减灾、防灾工程。

  应用新理论研究地质灾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防治地质灾害,做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统一。

  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使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全面监控,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构成直接威胁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在经济活动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性、专业性、主动性和预见性,使市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力争继续保持地质灾害零伤亡。

  (1)形成较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和防御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2)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逐步减少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

  (3)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并开展地面沉降的专项研究,重点监测城市重点规划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及人口密集区的地面沉降情况。

  (4)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使监测网全面覆盖洋河、湖滨等重要城镇规划区及皂河等重要乡镇。

  (1)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和防御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群测群防体系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体系,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博鱼体育

  (3)结合土地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等项目适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

  (4)全面推进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大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控制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发展趋势,结合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强度等外动力条件,宿迁市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可划分为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灾害易发区(见附图4、5、6、7及附表3)。

  分布在雪枫公园及骆马湖以东、京杭运河以北、249省道以西、新沂河以南的嶂山~峰山一带,以丘陵和岗地为主,总面积59.25km2,其中中易发区面积22.29km2,低易发区面积36.96km2。

  分布在主城区及洋河~洋北一带,以黄泛平原和古黄河高漫滩为主,总面积212.04km2。

  软土灾害易发区分布在皂河以北、犁园~韩王~三创产业园、马楼~顺河、宿迁港~东城水岸一线,另外在蔡集及洋北镇区有零星分布,总面积243.58km2。

  砂土灾害易发区主要沿古黄河、京杭运河两侧带状分布,总面积671.47km2。

  根据宿迁市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国土总体规划,以城市重点规划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及人品密集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将宿迁市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和一般防治区(见附图8、9、10、11及附表4、5)。

  主要分布在嶂山、峰山及其外围,为崩塌、滑坡灾害中易发区,面积22.29km2。

  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丘陵属马陵山系的南延部分,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三台山高程73.2m,山体近南北向展布,坡度10~20°,主要由白垩系王氏组中细砂岩夹含砾粗砂岩和青山群安山岩组成,岩体风化较强烈;岗地区地形波状起伏,标高一般30~50m,由上更新统戚咀组含砾粘土、粉质粘土和上第三系宿迁组砂砾层组成,遗留的废弃露采宕口较多。目前存在1处岩质崩塌,3处土质崩塌及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进一步落实巡查制度,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宕口醒目处竖立警示牌;该区应以规划公园、绿地等为主,尽量减少大规模的开挖及建设活动;禁止非法采石、采砂行为,切实保护地质环境;加强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分布在皂河以北、叶庄~韩王~三创产业园、马楼~方昌一线,在蔡集、东城水岸、犁园附近零星分布,面积146.99km2,岩性以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为主,局部淤泥,厚度2~5m,皂河附近达10m以上;区内软土厚度相对较大,且位于城市重点建设区,由于软土工程地质性能差,工程建设中处理不当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基坑壁坍塌问题。

  特殊类岩土(砂土)重点防治区分布于古黄河及京杭运河两侧,呈带状分布,面积671.47km2。地貌类型以黄泛黄泛平原为主,岩性以粉土、粉砂等为主,博鱼体育全新统砂层厚度一般5~10mm,局部达15m以上,博鱼体育液化等级多在中等以上,局部达严重液化。该区地处宿迁中心城市发展轴线上,建设活动将较为强烈。宿迁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0.30g,在震动和动荷载强烈作用下砂土易产生液化,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易产生渗透变形。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重点:加强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禁止非法采砂、取土行为;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要求,查清软土、砂土分布发育特征,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基础型式处理好软土不均匀沉降及砂土液化等问题,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

  分布在雪枫公园及嶂山~峰山崩塌、滑坡灾害重点防治区外围,为崩塌、滑坡灾害的低易发区,面积36.96km2。

  地貌以岗地为主,地形波状起伏,地面标高一般20~35m,地表岩性以上更新统戚咀组含砾粘土、粉质粘土和上第三系宿迁组砂砾层。该区为湖滨新城的重点建设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加强区内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禁止非法取土行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貌以黄泛平原和古黄河高漫滩为主,地面标高18~25m,地表岩性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大,主要为地下水开采,目前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普遍大于20m。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建设地面沉降监测网,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网,并定期开展监测工作;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一般防治区主要分布在软土重点防治区的外围,面积96.59km2,岩性以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为主,厚度一般0~2m;软土厚度相对较小,易于处理。

  特殊类岩土(砂土)重点防治区主要位于黄墩~皂河、耿车~埠子~龙河~中扬及克先~陆集~丁嘴一线;地貌类型以黄泛平原为主,砂土岩性为粉土、粉砂等,厚度一般小于5m,多为不液化~轻微液化;且多为总体规划中的一般乡镇,规划期内无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

  :加强区内工程活动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开展勘察、设计工作;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地质灾害跟踪调查评价工作,适时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的变化、发展趋势等情况。核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功效,及时总结治理工作经验。

  (二)地面沉降专项研究工作开展地面沉降灾害的专项研究工作,查明地面沉降机理及分布情况,查明地面沉降对建设环境及基础工程的影响程度,探索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一)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目前,对于危害较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已建立了群测群防网,共

  2个群测群防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今后每年不断调整、完善已有的群测群防网络,逐步选择典型的隐患点安装监测仪器和设备,提高群测群防水平。

  (二)建设并完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监测网为更好地掌握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动态特征,适时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并逐步完善已有的地下水监测网,使地面沉降和地下水监测网基本覆盖城市重点规划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及重要乡镇。

  (三)建设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以现有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为依托,结合专业的监测工作,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在

  2015年前建成覆盖全市、响应及时、应用简便的汛期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三、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处置机制、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落实相关责任。计划于

  (一)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程是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所采取的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的措施,工作阶段以年为单位,具体任务随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灾害类型、大小、危害程度等发生变化。根据宿迁市

  2001~201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和应急处置情况,应急处置工程数量按每年1处列入防治规划中。

  (二)地质灾害风险规避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防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各区、有关部门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新建矿山在申请采矿权前必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含地质灾害评估)的编制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完善的逐级负责制,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准则,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预防地质灾害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评估结论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且必须严格执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同时”制度,即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或者生产。

  建立多元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博鱼体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勘查、治理和应急处置,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根据“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对地质灾害的诱发者及治理后的受益者,要承担治理责任,对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治理工程,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投资,给予一定奖励,逐步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的良性循环。

  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同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经市政府批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其它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博鱼体育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订培训计划,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作为加强预警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灾、抗灾的水平与能力。

友情链接: BWIN·必赢(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4 BWIN·必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3899999999